多省份出手 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

   2025-05-22 10

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今年4月30日表决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,自今年5月20日起施行。

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将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写入法律,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,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“促进民营经济持续、健康、高质量发展,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”。

记者注意到,近段时间以来,浙江、江苏、广东、江西、陕西等多省份围绕保护民营企业发展、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或出台新政新举,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 新京报记者 吴为

出台政策

京浙等地密集发布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包

从现象级游戏《神话:悟空》到宇树科技的扭秧歌机器人,再到今年人工智能领域的DeepSeek,浙江省涌现了一批“话题级”的民营企业。

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浙江民营企业在册总量350.53万户,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.06%。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榜单上,浙江有106家企业入围,数量连续26年居全国首位。

近年来,浙江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,出台了一系列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。

今年,为落实《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浙江推动“3个70%”“7个不准”等举措精准落地,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,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。

今年1月,浙江省就发布了2025年全省经济政策体系。记者注意到,这里面就有许多利好民营经济的政策。

比如,针对中小企业,新增无还本续贷4000亿元左右,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00家;提振民间投资,省“4+1”专项基金、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、新增能耗等要素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力争提升到“三个80%”,推出一批能源、交通领域优质项目吸引民间投资,核电、海上风电项目民营资本参股比例不低于10%。

密集发布针对民营经济政策措施的,不止浙江一省。

上个月,北京市委财经委审议通过并印发了《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》,安排了七大部分25个方面59条措施。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北京市将以更大力度、更加精准、更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,今年也将研究推进民营经济地方立法,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
北京的这些新举措,首先聚焦“科技创新”,将持续厚植创新沃土,让民营企业有能力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体。在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方面,将推荐优质民营创新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,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,助力民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。

在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上,北京今年提出,要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,加大小微企业首贷、续贷、信用贷支持力度,推动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重点为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。

专项行动

多省份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专项行动 优化营商环境

除了发布政策外,一些省份也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推进营商环境建设。

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,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。据公开报道,江苏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监督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,督促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政治监督,整治侵害民营企业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,以精准有效监督为政策落实破障、为涉企服务清阻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据报道,为加快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升级,玖龙纸业(太仓)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特种新材料项目,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100万吨特种纸、年产值约85亿元。然而受项目环评报告受理进度滞后、异地设计单位沟通协调不畅等因素影响,施工许可证办理进度缓慢,项目迟迟无法开工。

太仓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项目一线监督了解相关情况后,及时督促市数据局启动便企流程,同步推动行政审批、安全环保等职能部门实施风险备案。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书记方宇介绍,得益于多部门的通力合作,项目开工比预期提前了一个多月。

江西省纪检监察部门也将推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点,部署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整治。如在南昌市,该市纪委监委开展了行政执法领域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。

南昌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,“以前商户办理登记需要到属地住建部门了解流程、提交材料、问询结果,材料还经常需要补充佐证,办理下来要来回跑多趟,耗费大量时间精力。同时,我们在查办案件中发现,‘备案难’导致的部分商户装修不备案给权力寻租、任性执法提供了空间。”

如今在南昌市,房屋室内装饰装修登记只需要在网上操作即可完成备案申报,办理时限大幅缩短。

实招整治

聚焦违规收费、趋利性执法 多地出实招整治

涉企行政检查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利益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对此,全国多地也开展行动,出台法规或政策,规范涉企行政检查。

按照北京的政策,从今年起,北京市将动态调整“无事不扰”企业清单,持续扩大企业清单范围,年内扩大到全市企业总数量的10%以上。今年,北京将推动各区各部门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到50%以上,强化智慧监管、信息共享、书面核查等方式在监管业务中的应用。

广东省珠海市围绕提升政府效能推出“减负担”“优服务”等系列政策举措,结合涉企“三乱两多”问题专项整治,深入开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。珠海制定珠海经济特区“综合查一次”行政检查实施办法,对35个事项出台具体的行政执法领域包容审慎监管举措,细化行政执法减责免责清单,从根子上解决“高频执法”问题。

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,聚焦吃拿卡要、冷硬横推、违规收费、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,督促纠治整改,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、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。一些地方围绕这些影响市场秩序的问题出实招整治。

重庆市推进打造“营商环境智慧监管平台”,将1211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监管,构建“不作为”“乱作为”“慢作为”“假作为”“勾连谋利”等5大类13个监督模型,通过数据关联、碰撞比对、筛选分析、智能预警等方式,识破“障眼法”。

“下一步,司法部将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要求,持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。”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本月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,将加快法律配套制度机制建设,推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;牵头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,加强问题查纠整改,坚决纠治到位。

回顾

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坚持平等对待、公平竞争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是在今年4月30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,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。

2024年12月、2025年2月、2025年4月,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三次安排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。其间,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向各省(区、市)人大常委会、中央有关部门、基层立法联系点、研究机构等征求意见。

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介绍,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坚持平等对待、公平竞争、同等保护、共同发展,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,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、各类经营主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,将平等原则贯穿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。

改革开放40多年来,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。

围绕公平竞争、投资融资促进、科技创新等方面,民营经济促进法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,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、平等保护的要求落实下来,持续优化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。

“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,将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,与宪法的很多规定相贯通、相衔接。”王瑞贺说,“制定这部法律充分表明,我们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会变,也不能变,必将推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备、保障体系更加有力有效。”

 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新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积分购买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sitemaps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